科蓝水务参加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李强:江苏将打造成为世界物联网发展的新高地
2016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10月30日在江苏无锡开幕。南京科蓝水务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以邀单位出席本次高峰论坛。 论坛以“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为议题,围绕环保物联网的政策走向分析、需求应用、大数据分析及标准制定等环节进行深度交流,有助于促进物联网在环保领域融合、发展,推进环境保护产业的不断进步。
本届“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主办,中国科技网、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协办。
南京科蓝水务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郭良生 朱立好代表公司出席本次高峰论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丙辉主持会议。他认为,在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在线监控、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会改变“废气靠看、废水靠闻、噪声靠听”的落后监管局面,也将会对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体制的变革形成助力。 江苏省环境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详细介绍了江苏近年来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就,她透露,2020年,江苏省将实现全省范围内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基本建成互联网+绿色生态体系。她认为,利用物联网进行环境的监督管理,将创建全新的环境监控系统,进而带动环境治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作为本次峰会的重头戏,环保部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无锡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也于当天正式启动运行。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发表了《网络时代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演讲,他指出,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探求不同尺度、等级生态环境系统格局(结构)、过程和内在驱动机制,不仅需要自然、社会经济乃至人文层面要素信息来分析其表观特征,而且需要从内在驱动机制、复杂模型模拟来分析其演变过程、趋势变化及潜在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从水质监测的角度来探讨环保物联网行业的发展问题,他说:“水质监测通常需测定常规五参数、总磷、总氮、氨氮等二十余项参数,人工监测成本高,周期长,连续性差。而物联网感知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可远程、实时获取水质参数监测数据、在线仪表运行状态、监测预警与报警及自动监测站概况等信息,为研究水污染扩散与自净规律,防治水污染事故提供数据支撑。”
峰会上德联邦教研部Nicole UMLAUF、德国BBE公司经理Soenke KOBARG,国立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坚明,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魏斌,西安交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林宣雄等演讲嘉宾也从多角度、全方位对环保物联网发展提出独到见解,与现场嘉宾分享推进物联网在环保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李坚明博士表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环保产业将出现新商机,个人碳权交易具有市场潜力。
魏斌指出,要开展数据整合集成工作,必须初步建立环境信息资源中心,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建立排污许可制,实行企业排污“一证式”管理,更好的实施《国家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项目,强化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还要组织编制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促进环保数据开放共享,开展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平台来进行空气质量预报,应对重污染天气问题。
西安交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林宣雄预言,未来千亿级公司会出现在环保领域。“污染源自动键控系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物联网,但监控范围仍不够大,经常会产生漏监。”他说,今后朝着政府主导,民众主力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环保状况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充分连接的生态圈系统将应运而生。目前个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逐渐普及,环保监测设备或将集成到这个范畴内。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数据将被整合成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我国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构建全球环保入口,打造充分连接的生态圈系统,这些经验若能推广到“一带一路”各个国家,将为中国赢得环保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ISO/IEC 30141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主编辑、中国科技网首席科学家沈杰指出目前环保信息化、物联网在环保中的初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和国家标准在推动环保物联网系统构建中的作用,并重点阐述其中的多级建设和管理模式、环保大数据融合核心,以及区块链在环保物联网中的支撑作用等。
此次论坛涵盖了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等特点,不仅是一次高端盛会,更是一次以物联网技术推动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大会,得到了业内精英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深度交流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将为中国物联网技术在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应用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